您好!欢迎来到医康云官网

二级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服务综合体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21

图片8.png


1.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服务体是现实的需要


1.1老龄化社会的迫切要求

老年人机能退化,医学敏感度高,健康状况堪忧。卫计委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高,慢性病发病率为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旧5家三级医院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平均医疗费用是普通患者的2~3倍”。他们需要持续、综合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1.2传统养老机构的医养分离

对老人而言,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很多传统养老机构大多医养分离,功能单一,缺乏医疗康复护理条件,基本上只提供生活护理,维持着老人“活着”的状态。老人健康出状况时,需要拖着老迈的病躯,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所以老人宁愿住在大医院不出院也不愿住进养老机构,这是一直困扰养老机构发展的最重要原因。而唯有医疗卫生行业的介人才能有所转机”。但好在现在医养融合已经被提上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3三级医院的照护难题

三级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不可能只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因政策所限,综合医院不能大规模发展康复科,并且有平均住院日的约束;各地医保机构对三级医院有总额预算管理,限定着报销总额,医院承受着超额的压力,因而一般只重视老人的急性病治疗,不能满足老人长期住院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而老人是治疗结束但康复护理未结束,他们担心出院后没有专业化的服务,就不愿回去;老人住院能享受医保报销,这造成了大医院押床、赖床的占床现象严重,损害了其他病患的利益。实际上,康复护理类的照料,二级医院就可以做到。


2.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服务体的适应性调整

2.1夹缝中的城市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路子;社区卫生机构贴近百姓生活,定位在最基础的医疗需求,还有政府“保基本、强基础”的托底;不上不下的二级医院因政策、资金、学术水平等原因,核心竞争力与三级医院差距较大,只有部分二级专科性医院相对较好。对患者来说,方便省钱就到社区卫生机构,疑难杂症就到三级医院。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在生病时首选三级医院的人占46.0%,首选二级医院的占 15.7%,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占38.3%。夹缝中的二级医院生存被边缘化了。而且,新医改方案中指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由三级向二级网络过渡。因此,二级医院就必须选择发展定位。转向社区卫生机构是“自甘堕落”;与三级医院合并或由其托管意味着自身消亡;如果继续跟随三级医院发展心脑血管科、外科等三级医院的优势学科,走高大上之路,只能是以卵击石,况且这在以往的实践中早已证明是难以成功的。生存艰难之时,自我救赎才是根本之路,答案是:做强——依据社会需要,调整发展方向,重点打造具有发展前景的医疗卫生服务。

2.2转型定位及实现方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中第一次明确提了出“医养融合”概念。2015年又出台的养老与医疗相融文件。医养融合是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提升养老的整体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政策支持为二级医院提供了发展良机。

2.2.1转型的定位

社会养老的需求、传统养老机构的医养分离及三级医院的不能满足,为城市二级医院留出了生存的空间,政策的支持提供了机会,那么二级医院就应顺势而为,调整内部结构,重新配置整合现有的科室资源,实现功能转变,满足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康复护理的养老需求。

二级医院应在与三级医院主营业务错位的前提下,转型为医养融合的服务体,如康复医院、护理医院、老年医院。走以康复护理为特色的,兼具一般性诊疗和生活服务的发展之路,以差异化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繁荣。实现的手段是,践行“大专科、小综合”。“大专科”指老年病、康复等专科,这必须要比三级医院的专科实力还要强,老百姓才会认可;“小综合”指一般疾病的诊疗。

2.2.2转型的实现方式

调整结构与功能的转型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彻底转型,自主举办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但在现行的体制下,医疗机构属于卫生部门管理,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管理,两者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医养分离。因而二级医院自办养老机构,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毕竟体制间尚需沟通与协调,虽可尝试,但结果不明。

二是不彻底转型,与养老机构紧密合作,托管养老机构的医疗业务,或以技术与服务“入股”的方式逐步改造养老机构。

应该说,在目前的体制框架下,二级医院在借助医疗优势基础上的不彻底转型,是~种实事求是的转型方式。彻底转型和不彻底转型都是以“大专科、小综合”的技术与服务为手段,给老人提供持续照料的医养融合服务——病前的疾病预防、病中的便捷就医、病后的康复护理。二级医院与养老机构紧密合作的医养融合,是医疗与养老协同创新的养老模式。养老机构能够获得专业性的医疗支持,医院能够优化整合卫生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2.3医养融合中的“医”

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的服务体,是审视了养老服务的内容,将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放在了首位。医养融合中的“医”包括了3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无病可预防、有病可医治、病后可康复。

对于健康老人及失能、半失能中的未患病老人,应以生活护理照料为主,辅之以健康保健管理。如建立健康档案、体征检测,指导老人们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改善身体状况。

对于一般性疾病,应通过门诊或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务室解决。

对于急性病老人,应在养老机构中设置急救设施或是开辟急救通道,提供及时救助。

对于大病初愈和慢性病老人,应提供医疗性的康复护理照料。


3.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服务体的现实途径

3.1着力培育具有引导与示范作用的医养融合服务体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走惯性可知,二级医院的转型是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按照改革的基本路径与方式,是要先行试点、示范,然后再推广。因此,就城市二级医院转型的现实途径来说,政府要盘活现有存量的医疗卫生资源,扶植l~2所二级医院,使其在业务上转型为以康复护理为主的医院,建立样板式的医养融合服务体。以此吸引社会关注度,激发老年人的向往,并对其它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服务体的社会性展开形成引导与示范作用。唯有此,二级医院的转型才会有“底气”。

3.2建立样板式医养融合服务体的政府支持

明确转型后的二级院等级不变;简化对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审批手续;出台规模设置、设施建设及康复项目、护理服务标准等质量评估规定。利用医院和高校资源,进行在职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获取康复医师等职业发展的从业资格,提高医养融合服务水平与质量。

民政部门——强调养老机构与医院的携手衔接、协同联动,共同培育医养融合市场;对养老护理的床位费给予补贴,积极支持医养融合体的发展。

财政部门——对转型的二级医院用于场地、设备、设施等用途的资金给予补助;通过政府补贴,提高人员待遇,稳定队伍。

发改委——逐步调整老年康复护理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重点支持体现技术与服务价值。

人社部门——夯实医养融合服务体的物质基础。在医保报销方面,医养融合服务体必须纳入定点,确保医保费用预算指标合理增长,加大对慢病、大病费用的支付额度;应健全监管制度,做好医疗机构费用的控制和质量监管,切实保障参保老人权益。

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医保制度的衔接与互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设计开发适合医养融合的商业保险,如护理保险、健康寿险、意外险等险种,发挥其风险分担作用,从总体上降低老年人的支出压力。

4.结语

今天的老人是父母长辈,未来的老人会是你我他。请善待每个与你相遇的老人,毕竟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医养融合模式,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生命的尊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实表达形式。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融合的服务体,是符合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变迁趋势的。

 


医康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电话:010-84059495
电子邮件:service@ykybj.com
北京市 朝阳区 三元桥 东三环北路辛2号 迪阳大厦 501室